仰视孩子

发布时间:2012-11-22 15:52    阅读量:2792

孙瑞雪曾经说过:“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的仰视他们。他们引领我回到了心灵的故乡,给了我无尽的爱和对生命秘密的探索”。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他们是心灵纯净的人间天使,他们不需要我们塑造,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长大!

一、仰视需要读懂孩子

“要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模样”,只有读懂孩子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当我们对孩子抱以敬畏之心仰视他们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曾经是多么无知和轻狂!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为什么喜欢吃手?他为什么会乱扔东西?他怎么总是“不走寻常路”?又有多少老师明白,孩子的哭代表什么?孩子为什么喜欢钻桌子底下?45岁的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找个人“结婚”?……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我们去仔细的研究孩子,读懂他们成长的理由,理解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时间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二、仰视需要理解孩子

一些老师总在扮演伊甸园中上帝的角色,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就可以任意处罚;孩子在我的班里,就要为我是从。他们对孩子拥有无上的权力,孩子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被迫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哪能理解并感悟孩子那颗幼小、脆弱的心呢?成人的感悟是孩子心灵力量的源泉,作为教育者,只有能够真真切切地理解孩子、感悟童心,他才能与被教育者建立一条心灵的通道,与他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从而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气息。

杨璐羽回老家呆了半个多月,刚回幼儿园,就哇哇大哭,这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她从第一天上幼儿园开始,即使是哭泣也只是躲在角落里无声的落泪,从来不会大声说一句话,而这一次,她却连蹦加跳的跟我提条件,我想:孩子能够把心中的不安全部发泄出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所以我耐心的一一作答:

杨璐羽:我找我妈妈!!

我:妈妈已经上班去了。

杨璐羽:我要去找妈妈!!!

我:妈妈这会儿已经到单位了。

杨璐羽:我要去单位找妈妈!!!

我:你自己去不了,因为你不认识路。

杨璐羽:你领我去!

我:我现在需要看着咱们班里的小朋友,如果我领着你出去,让园长知道,她会批评我,还会扣我的钱呢!

杨璐羽:我还没跟妈妈再见呢!

我:那没有办法了,今天下午我会跟妈妈说,明天一定让她跟你说完“再见”再走。

杨璐羽:我要去和妈妈再见!

我:没办法,这是今天的遗憾,明天一定记得说“再见”就好。

杨璐羽:妈妈来接我!

我: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

杨璐羽:太晚了!4点来接!!!

我:就算妈妈4点来了,咱们幼儿园大门也开不了,这么冷的天,妈妈在外面冻一个小时会感冒的,你也不希望妈妈生病,对吗?

杨璐羽:不行!我要去找妈妈再见!

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必须接受,明天不要再留下这种遗憾就行了。

我:如果你还想哭,那我抱抱你吧!抱着你哭一会儿心里就会好受些,行吗?

我向杨璐羽伸出了双手,她趴在我的肩头哭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小,吃完早饭,就没事了。

孩子半个月没上幼儿园,哭闹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孩子,给孩子时间和发泄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别哭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只有让孩子的伤心和不安自然的流淌出来,她才能跟随教师的指引,这时候也无需欺骗孩子“你不哭我给妈妈打电话”,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妈妈下午5点来接你”、“明天不要再忘记和妈妈再见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完善。

三、仰视需要正确的方法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来说,只要适合于孩子,就是最好的方法,否则,他的爱与教育甚至连“愉悦孩子”这样最最简单的目的都不能达到。

离园时间,毅毅妈妈陪孩子去打滑梯,结果出了问题:有几个小朋友因为有家人的陪伴,所以肆无忌惮,根本不排队,绕过正在排队的毅毅就去打滑梯,这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毅毅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折磨!毅毅对着妈妈使劲儿哭闹,妈妈却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又觉得在这么多人面前很没面子,而大声呵斥着毅毅。看到毅毅难过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走过去轻轻抱着毅毅,问:“毅毅,你是不是觉得那些小朋友应该排队?”毅毅狠狠的点了点头。我在她耳边轻轻说:“毅毅,你是不是感到很难受?”毅毅边哭边说:“是的,是的。”“老师知道毅毅很难受。”“我难受……”毅毅的话已经不再强调排队。“我知道你很难受。”我反复与毅毅这样重复对话,焦虑的毅毅逐渐平静下来。

其实毅毅只是到了执拗的敏感期,而她的执拗主要来源于秩序感。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长都难以理解孩子的执拗。孙瑞雪说过:“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顺利渡过执拗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许多时候,对孩子,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要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以及一些安抚的技巧即可。

仰视孩子,接纳孩子,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思想,不断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孩子们成长的脚步。

参考文献

李跃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0086月第1

  巫 《接纳孩子》        20098月第1

孙瑞雪 《捕捉儿童敏感期》   20101月第2

周令瑜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20116月第1

(作者:牛昭君)

Copyright 2020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地址:济南市交校路12号    电话:    电子邮件:
鲁ICP备1302309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