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小小测量员》

发布时间:2016-06-07 15:54    阅读量:2677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小小测量员》

执教人:刘 晨

设计意图:

测量是认识物体量的手段。正如我们可以通过计数认识物体的数,我们也可以通过测量来认识物体的量的多少,如长短、粗细、厚薄等。就测量的工具而言,测量发展过程由目测到自然测量再到标准测量。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已积累了一点测量的经验,如:测量大树、测量身高等。《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本节活动的内容设定为帮助幼儿学习利用自然物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游戏情景中,提供给幼儿可操作性的材料,力求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中接受挑战,主动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测量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在尝试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

3.学习正确的自然测量的方法,初步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难点: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毛绒玩具两个,自然测量工具(铅笔、吸管、积木、纸片、薯片桶、尺子等),摄像机、记录纸、课件、即时贴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室里投放两个毛绒玩具(线同侧一个较远、一个较近),请幼儿先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放置的远近距离,同时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小结:用眼睛发现的方法叫目测法,两个玩具到蓝线的远近不同。

二、探索方法,发现问题。

指导语:那如果我把这个玩具放到线另一侧,请小朋友再看看一看,两件玩具到蓝线的距离谁近谁远。

提问:现在目测法是不是不好比较了,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两个玩具到蓝线的距离呢?

(一)幼儿自选工具,第一次尝试测量。

幼儿自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师指导并用摄像机记录幼儿测量过程。

(二)师幼讨论正确测量方法。

请幼儿讲一讲自己选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是如何测量的,播放幼儿测量录像。师幼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些。

小结: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量到终点结束,尽可能沿直线测量.第一次测量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也叫做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三、教师示范,自主测量。

(一)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播放视频)

(二)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测量。

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并记录。

四、观察结果,讨论关系。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测量的结果。

提问:你们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为什么最后的测量数量不一样,哪个玩具离得近哪个玩具离得远?

小结:同一测量工具,测量不同距离时,次数越少表示测量的距离越短,次数越多表示测量的距离越长。

提问:都去测量同一个玩具的距离,为什么同样一段距离,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

小结: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距离时测量结果不同。同一距离中,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五、组织讨论,发散思维。

指导语:其实我们刚刚只是粗略测量了一下距离,为了测量更加准确,生活中,还有一些标准测量的工具,如:尺子、米尺等,不过这些标准测量工具使用时都有标准的计量单位,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上小学……你们都会学到的。

幼儿集思广益,走出教室进行测量,活动自然结束。

Copyright 2020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地址:济南市交校路12号    电话:    电子邮件:
鲁ICP备1302309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