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董旭花:自主游戏并非“放手”那么简单,没有规则保障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发布时间:2022-11-14 14:11    阅读量:2315

       “自主游戏”近些年来应该是每位幼儿教师耳熟能详的话题了,但真正实施起来,老师们却发现“自主”却远不止“放手”那么简单。自主游戏到底该如何推进呢?有了自主是不是完全不能有规则了呢?如何把握自主与规则二者间的平衡点呢……


       一、规则与放手

       问题:面对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老师在自主游戏中好像无从下手,老师在规则与放手二者之间该如何平衡?

       董老师:很多带小班的老师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今年带小班,孩子的规则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基本的游戏常规,我能放手吗?”很多小班老师考虑到小班孩子各方面能力较为欠缺,总会担心放手后教室里会乱套和出现问题。关于老师的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三个角度跟老师们探讨一下:

      ✦ 先放手让孩子们玩起来,玩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有哪些,感受和理解其意义。
       我特别想把这句话分享给大家: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老师面对孩子的自主游戏时,如果只是一味的想“自主游戏放手后孩子乱了怎么办?出现安全怎么办?孩子学不到东西怎么办……”老师就可能会想到一大堆问题。坐着想,可能随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不如先放手让孩子玩起来。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就会直观的感受到“为什么不能乱扔东西,为什么不能抢别人东西,为什么收玩具要物归原处……”这些都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建构的规则。所以规则不是简单的告知和记忆,而是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自我建构。
       ✦ 放手与规则并不矛盾,放手就是给予幼儿行动的自由,没有规则保障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一提起放手和规则,大多人都认为二者一定是矛盾的,实则不然。我们这里所谓的放手并不是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给予孩子自由的选择权和自主的游戏权。自主并不是说孩子破坏规则、打小朋友、抢玩具统统都可以,自由一定是基于规则的保障,没有规则的自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自由,这就好比我们在马路上自由的开车,这都是基于交通规则做保障,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话,相应的,这个“自由”也是不存在的。
       ✦ 小班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尚未形成,需要教师陪伴、跟随、反复提醒。
       对于小班孩子来讲,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尚未形成,确实需要老师耐心的陪伴、跟随、反复提醒。正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社会领域中第四个目标: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在该目标下针对小中大班就有不同的发展要求:
       小班: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中班: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大班: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从《指南》可以看出,小班孩子其实本就是需要通过提醒来遵守规则的。同时,虽然里面提到大班的孩子能够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但从小班开始,老师就应该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把规则的制定和规则的遵守都当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当作一个死的命令,有助于孩子更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 教师需要了解影响幼儿规则遵守的4大因素。
       ✔ 幼儿生理发展的制约:孩子容易违背规则跟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是有关系的,孩子的身体机能发展不平衡,导致其大脑不能自主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年龄越小的孩子,兴奋机能越容易扩散,同时他们的意志机能时常跟不上他的兴奋机能,这就导致孩子特别容易兴奋且忘乎所以,进而出现一些行为失范的现象。
       ✔ 环境中空间和材料的影响:幼儿园的户外和室内环境空间都有基本的要求,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要求,就是因为如果空间过于拥挤,就会导致很多规则问题和纠纷出现。同样的,材料过少,出现争抢玩具、打人等冲突行为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当班级中出现抢玩具等行为时,老师首先应该思考教室的空间和材料是否适宜,而非思考孩子的行为问题。
       ✔ 班级规则的制定过程和班级氛围,教师个人的性格、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班级管理方式方法。为什么有些老师带的班级规则问题频频出现,而有些老师带的班级却很少出现规则方面的问题,其实这就跟班级的氛围,老师个人的性格、情绪管理,以及老师带班的管理方式方法等有关系。
       ✔ 家庭的教养方式以及教养规则与幼儿园是否一致:如果家庭教养不是那么溺爱,同时家庭教养的规则和幼儿园的规则是一致的,那孩子在幼儿园里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规则问题出现;但如果家庭教育方式和规则与幼儿园不一致,那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很多的规则问题。同时,并不是说家庭教养严格,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规则问题,其实太过严格,或者太过放纵,都有可能会导致很多的规则问题出现。

       二、如何理解规则

       问题:小班有几个孩子在户外自主游戏时经常每个区都想玩一会儿,很少能在一个区域玩很长时间,老师又兼顾不到那么多的区域,是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还是让孩子在一个区域持续游戏?

       董老师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孩子:无论是室内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是浅尝辄止,这儿跑跑,那儿跑跑,玩不深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确实会很困扰,那该如何解决呢?

       遇到这种问题,老师首先要思考,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属于违背规则了吗?我认为不算。因为在一个区域里持续深入玩下去,玩出深度学习,玩出发展,这是老师对孩子游戏的期待,而不是规则。

       讲到这里,我认为很有必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如何理解规则。百度百科对于“规则”是这样解释的:规则是对应于社会动物而言,为协调个体、自然、社会之间,对内或对外的各类关系,以维护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约定。换言之,规则是为了维护所有人的利益而进行的行为上的约定,比如说过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这就是为保护我们所有人的利益而形成的一种约定。
       结合上述解释,我们再来思考一下“遇到问题要动脑筋”这条常见的“区域规则”到底是不是规则呢?
       这条所谓的区域规则其实并不是规则,而是老师对孩子的期待,老师希望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当孩子不动脑筋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干扰影响大家的利益,所以它不是行为规则,这和我们前面谈到的“老师希望孩子在某个区域坚持玩下去”一样。
       其实在幼儿园里,我们对孩子最基本的规则要求就三条: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除了上述三条最基本的规则,在具体的活动中可能还会有“谁先拿到谁先玩”“室内不大喊大叫,不跑动”“玩具要放回原处”等规则,这些规则同样是需要孩子遵守的。

       三、规则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问题:当收区音乐响起后,个别孩子还是兴趣盎然,专注于游戏,老师是遵从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继续游戏还是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及时收整材料?

       董老师:在幼儿园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规则,就是听到结束的音乐响起,孩子就要开始收整玩具。我认为在这个规则里,音乐什么时候响起不应该是一成不变,它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说当自主游戏的时间到了,老师看到孩子玩的兴致依旧正浓,或者是搭积木刚搭到一半时,老师应及时观察到这一点并做出灵活应变,主动去把控自主游戏时间的长短,将孩子的游戏时间往后延长五到十分钟。

       这其实就涉及到规则的严谨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涉及到是非观的规则,比如不能打人骂人,这类规则是要绝对的严格遵守,并且家园要一致;而另外那些没有涉及到是非观的规则,我们允许有一定的弹性,比如区域活动空间的大小。好比在户外分区域的自主游戏中,一个班这一段时间都被分到在这一个区域里玩,老师可以允许孩子跑到临近的区域,因为空间区域的划分是相对划分而非绝对划分,这是一个弹性的问题。
       除此之外,老师从班级管理这个视角上看,也要有一定的弹性。老师要对孩子的游戏过程和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此来决定收玩具的时间。同时如果有个别兴趣正浓的孩子,老师可以个别化处理,允许孩子继续玩下去。

       四、是规则还是挑战

       问题:在玩滑梯或在斜坡上滑行游戏时,大多数幼儿会按照安全路径从上往下滑,但有的幼儿喜欢从滑梯下和斜坡下往上跑或者爬,很容易上下相向冲撞造成意外伤害,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的游戏规则?

       董老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老师可以先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要倒着上滑梯”,如果老师想清楚了这个问题,那么对于解决该类问题应该就会有一定的思路。孩子想要倒着上滑梯,很大原因在于孩子从上往下滑滑梯已经太习以为常了,孩子觉得没有刺激性,没有游戏的趣味性,所以他们会换着花样玩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如果老师理解透彻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为何在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时,我们总是强调环境应具有挑战性,因为喜欢冒险,喜欢追求刺激,乐于挑战本就是小孩天性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创设户外环境和提供玩具材料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和材料的层次性、递进性、以及变化性,给孩子留出递进冒险和挑战的空间。
       我认为如果滑梯的坡度没有那么陡,其实孩子倒着上滑梯并没有太大的风险。另外,老师还可以思考,常规滑滑梯的模式就是从上往下滑,那我们可不可以允许孩子都从下往上爬呢?既然孩子喜欢从下往上爬,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建议孩子都尝试一下呢?
       有时候,遇到问题大家可以换个思路思考,有些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去从正反两个方面都思考一下。
       在自主游戏推进的过程中,自主和规则并不是矛盾体,老师在这过程中需要辩证的去看待遇到的每个问题。其实无论是规则问题,还是日常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当老师从多个视角去思考这些问题,试着真正去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去读懂儿童时,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或者说,很多问题压根儿也就不存在了。

Copyright 2020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地址:济南市交校路12号    电话:    电子邮件:
鲁ICP备1302309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