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王海英:幼儿园教师的“冲突”与“紧张”

发布时间:2023-04-23 17:04    阅读量:397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及保教并重的工作特点影响,幼儿园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对于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作出了大量解释,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用欧文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重新审视和探讨这一问题。

欧文•戈夫曼是微观社会学的代表,他受戏剧表演的启发,认为人的日常生活和舞台表演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将前台和后台的概念引入对人们日常生活互动的分析之中。众所周知,前台是表演场所,是聚光灯照射之处,是观众目光聚焦之所。在前台,表演者无所遁形,他暴露在灯光、视线之下。而后台是表演准备的区域,是聚光灯和观众视线不能到达的地方。在这里,表演者可以脱下前台制度化的装备,可以休息、放松。如果说前台行为更多的是制度化的要求,那么后台行为更多的是个体本真、原初的冲动。后台可以说是前台的缓冲地带。如果个体一直处于前台,一直表现前台行为,那么他可能一直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无法放松自己,进而引起倦怠。


       一、幼儿园教师的前台和后台

       幼儿园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机构,同样存在着前台和后台。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前台,课下则是后台;园內是前台,园外是后台;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前台,同事之间的交往是后台。前台和后台可以根据具体情景互换。


在幼儿园这一特定的场域下,教师的“舞合设置”通常是教师占据的讲台区域。它是所有儿童目光的聚焦点,也是教师权威体现的中心点。一方面,教师依赖这个区域树立权威。另一方面,教师又想远离这个区域,因为它使得教师暴露在儿童、同事的众多目光之下。虽说在这个区域,教师获得了权威感和安全感,但也受到了规训与监督。在这个区域,教师经常陷入冲突之中,从而引发心理焦虑。

有学者从历时态的角度把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身份分为三个阶段:“养护者”—“启蒙者”一“专业人”。可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个人前台”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养护者、启蒙者,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出色的实践反思能力,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与崇高的专业理想。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的前台特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上是幼儿园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由普通人转化为幼儿园教师的过程,是个体从非制度化的后台走向制度化的前台的过程。这个前台有很多标准和规范,在这里,幼儿园教师本真的自我隐退了,必须戴着专业化的面具粉墨登场。

      很多研究者把后台定义为 “制度化的空隙”,相对于前台这一公共领域,后台属于私人领域。如果说前台是角色表现,后台则是角色准备的过程。在后台,幼儿园教师可以卸下沉重的个人前台。令人不安的是,仔细审视我国目前幼儿园教师的生存及工作状态,可以称作幼儿园教师后台的空间少之又少。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前台和后台似乎一直无法摆脱冲突的宿命。前台与后台的冲突更多的是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台和后台的冲突是否不可避免?答案的关键在于个体是否认为前台和后台有着严格的界限,两者之间是否具有高度区隔化的特征。一旦个体认为前台和后台有着泾渭分明的边界,在前台只呈现前台行为,两者的冲突势必不可避免。在幼儿面前,教师是权威者;在同事面前,教师是平等的个体;在家长面前,教师是合作者。多种角色的转化往往使幼儿园教师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根源即在于此。


三、缓解幼



Copyright 2020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地址:济南市交校路12号    电话:    电子邮件:
鲁ICP备1302309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