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王海英:儿童海报中的“儿童教儿童”

发布时间:2023-09-08 15:38    阅读量:277

           “儿童教儿童”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是根据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提出来的,意思是“让儿童来教育儿童”“让儿童来指导儿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办法既可补充教师数量之不足,也可对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因为相较成人而言,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

      儿童海报不仅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问题意识与好奇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基于生活的艺术想象力、促进社会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深度学习的敏感性。在儿童海报创作过程中,运用“儿童教儿童”原则,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模仿或创造性转化高阶表征

 儿童海报,是儿童在好奇心与兴趣的驱动下,用动作、语言、图像、绘画、符号、“思维小地图”等表征方式,记录、整理、分享、反思自己或同伴一日生活中(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的问题困惑、探索发现、情绪变化、艺术想象、方法策略等过程的一种媒介,是儿童结合教师支持、同伴榜样、个人思考等,对所表征内容整理加工后形成的过程性记录。

      这一概念界定中有五个要点:第一,儿童海报是缘于儿童自身的好奇心与内驱力,不是教师强迫下的“为了表征而表征”;第二,儿童海报有一百种表征方式,既包括可视化的图像、照片、手工、绘画、符号、“思维小地图”,也包括动作、语言等表征媒介;第三,儿童海报是儿童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对活动内容的记录、整理、分享、反思的结果,是儿童深度学习的体现;第四,儿童海报的内容涉及儿童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探索发现,如自主游戏、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户外运动中的问题困惑等;第五,儿童海报是儿童在教师或同伴的支持下,对自己或同伴一日生活中有意义的探索或发现的过程性记录,不局限于常规的主题活动或教学活动,也不只是儿童的个别化学习。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儿童海报大致有三种类型。

      依据儿童海报的内容,可以区分出描述性儿童海报与反思性儿童海报。其中,描述性儿童海报是指儿童围绕一日生活的某个片段或完整过程,以活动发生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材料、情绪等为线索,在教师、同伴的支持下创意的过程性记录;反思性儿童海报是指儿童围绕一日生活的某个片段或完整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事物间关系、信息的统计汇总等,在教师、同伴的支持下进行创作的过程性记录。

      依据儿童海报形式要素和深度学习的不同,可以区分出“主题连环画”儿童海报与“思维地图”儿童海报。其中,“主题连环画”儿童海报是儿童讲述一日生活中完整的、连续发生的探索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包括儿童游戏日志连环画、观察记录连环画、有趣故事连环画、主题活动连环画等;“思维地图”儿童海报是儿童以自己的生活素材为形式要素,以自己在一日生活中的探索发现为内容要素,用不同的逻辑关系图式对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进行片段或整体的过程性记录。

      依据儿童海报创意主体,还可以区分出个体海报、小组海报及集体海报。

       一、 儿童海报的内涵与类型

        儿童海报有显性与隐性功能

      从显性功能来看,儿童海报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激发问题意识与好奇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命名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第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独白语言能力与对话语言能力)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培养基于生活的艺术想象力,尤其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力。例如,儿童以生活素材为原型,创想出来的各种不同连接符:虚线、箭头、马路、脚印、彩虹、电话线、姓名桥等。又如,儿童在制作南京美食地图时,以汤包、筷子为原型创想出来的食欲满满的美食气泡图。第四,促进社会合作能力。例如,儿童在小组海报、集体海报的创作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分工协作、观点采择、换位思考等。

      从隐性功能看,儿童海报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计划意识、监控意识的养成,小组分享、大组交流的研讨习惯,阶段性整理与全过程复盘的反思回顾意识,海报展览、表演游戏等创造性转化的意识。第二,学习品质的提升。特别是有质量的好奇心的诞生—围绕有质量好奇心的小组化探索—围绕小组化探索的多元方法提炼—基于多元方法的有竞争力的策略转化。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不断支持儿童从感受性学习向探索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跃迁。第三,深度学习的敏感性。如儿童海报创作过程中,儿童在教师或同伴支持下不断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内在的逻辑关联,基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实现从无理解、无关联的浅层学习向联通性、互渗性的深度学习蝶变。

       从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中的“儿童教儿童”,到当下儿童海报创作过程中的“儿童教儿童”,我们发现这一原则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其一,重建“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支持性师幼关系与高质量师幼互动;其二,凸显儿童作为“文化反哺者”与“阐释性再生产”的角色与能量;其三,落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的评估指标,推动儿童深度学习。
       “儿童教儿童”是一个可持续探索的宝藏,没有边界,也没有定论,它就在我们锐意改革的征程中,我们可以用不断的探索诠释它、丰富它。

Copyright 2020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地址:济南市交校路12号    电话:    电子邮件:
鲁ICP备1302309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